早期不痛不癢!腸癌來臨「排便出現4種異常」就要警惕 上完廁所記得注意
說起便血,不知道你會想到什麼呢?
可能你會認為與痔瘡有關,雖然便血是痔瘡的典型症狀,但是,它還可能與一種更危險、更可怕的疾病有關——腸癌。
「萬病之源,始於腸道。」據統計,臨床上有80%以上的腸癌在早期被誤以為是痔瘡,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,後悔莫及!
腸癌為何難以發現?
腸癌近10年來發病率瘋狂飆升,增長了97.15%。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、高脂肪、低纖維飲食是腸癌高發的因素。
隨著生活條件變好,越來越多人從解決溫飽到過度飲食,而且人們(尤其是年輕人)外出就餐頻繁、愛吃紅肉(豬、牛、羊肉)、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,容易被結腸癌盯上。
腸癌非常「狡猾」,早期不會出現太多典型症狀,常常讓人忽略掉;到了晚期,由於病情的惡化,才會有臨床的表現。
加之,結腸幾乎沒有痛感神經,導致近80%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,5年生存率僅有5%至40%,這與早期腸癌95%的生存率比起來,真是天差地別。
因此,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極其重要。
發現大便異常,要及時就醫
大家千萬不要忽視大便,它不僅能反映你的腸道問題,而且還影響全身的健康。
腸癌來臨時,上廁所會出現以下異常,哪怕出現一個,也要及時檢查。
1、便血+黑便
正常人排便時,糞便大多數為黃褐色。
而患腸癌者,在排便的過程中,會受到糞便的擠壓,引起腸道息肉破損出現,再加上有些物質被吸收或因血液中鐵離子被氧化,就會出現便血,其糞便呈黑色。
很多人以為是痔瘡問題,傻傻分不清楚兩者的區別:
痔瘡便血:
痔瘡出現的便血,多在用力排便時出現,其顏色是鮮紅色,通常附在糞便表面,或者大便后滴血。
腸癌便血:
而腸癌的便血則是「主動」出血,混雜在大便中,顏色呈暗紅或者黑色。由於腸道粘膜被破壞,排便時會產生較多的粘膜。
2、大便性狀改變
大便性狀改變,如原來是成形的,現在出現了黏液便、性狀變細條、有固定的壓痕等。
3、便秘或與腹瀉交替
經常出現便秘,要警惕腸癌。腸道息肉體積變大,有可能引起腸道梗塞,阻止糞便排出,人就容易便秘。
同時,便秘的人要留意是否交替出現腹瀉。一旦腸道功能下降,就會出現腹瀉。
4、排便不規律
排便變得越來越不規律,出現排便次數增多、排便不盡的情況;放屁次數突然增多,屁臭;初期會有陣發性腹痛,晚期腹部可能會摸到包塊,可見腸形。
這些都可能是腸癌的信號,一旦發現,一定要重視!
養成好習慣,降低腸癌風險
常吃膳食纖維
膳食纖維具有吸附作用,能夠裹帶著腸道中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,輔助預防腸癌。
其中,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更值得推薦。一般來說,果蔬榨汁后,果蔬渣越多,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越高。
常見的蔬果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:
蘋果(2.4g/百克)>橙子(2.3 g/百克)>菠蘿(1.3 g/百克)>番茄(1.2 g/百克)>西瓜(小於1 g/百克)
因此,有意識地適當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粗糧,保證每天25~35g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,有利於輔助預防腸癌。
拒絕久坐
人在坐著時,直腸有一個彎折的角度,容易影響直腸或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環。
所以,久坐會影響內臟供血,並直接影響腸道的蠕動速度,減慢腸道內代謝廢物的排出。
圈姐建議,大家每次靜坐時間不超過60分鐘,以免增加腸癌風險;每周至少進行3次運動,可以換來患結腸癌風險降低一半的好處。
早期篩查
目前已明確,至少80%~95%的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,因此,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應儘早切除,以切斷息肉癌變之路。
但在早期就發現腸癌的患者不到總體的10%,除了經常腹瀉、大便出血等癥狀外,人們也很難辨定自己是否患病,早期篩查是最好的方法。
即使沒有家族遺傳史、飲食結構比較健康,40歲以上人群都應每年篩查一次;40歲以下人群每3~5年篩查一次;而屬於腸癌的高發人群,更要從20歲開始做結腸癌篩查。
不要覺得做一次檢查是件費時間的事情,腸癌屬於越早發現,治癒率越高的癌症。一般如果早期發現腸癌,那麼患者的生存率可以提高5%。
因此,大家在發現排便出現異常時,就及時去醫院檢查,記得做早期篩查,切勿抱有僥倖心理,諱疾忌醫是極不可取的行為!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